周勃与刘章联手发起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宫廷政变小麦策略,快速而果断地掌握了北军的兵权。他们趁着吕产不备,成功将其杀害在厕所,吕氏集团在短短时间内土崩瓦解,彻底消失。
这场“倒吕”的背后,许多人都认为是陈平策划的,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。幕后真正的操盘者是另有其人。这个人身居低位,默默无闻,但在西汉的历史上,他立下的功勋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位开国功臣。
他的名字叫陆贾。当刘邦起义时,陆贾只是刘邦身边的一名随从,既没有官职也没有权力。但凭借一口才,他常被刘邦派去与各地的诸侯打交道,负责沟通和联络。
刘邦称帝后,赵佗,一个曾为秦朝效力的南越将军,在南越自立为王。陆贾凭借他那三寸不烂之舌,将赵佗劝服归顺汉朝,赵佗不仅投降了,还赏赐给陆贾一千金。刘邦对此极为高兴,于是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。
太中大夫虽然俸禄不高,仅为一千石,地位也偏中层,但陆贾的口才和政治眼光却得到了认可。尽管他仅获得了一个中层职务,陆贾并未感到沮丧或怨恼。他反而看到更广阔的未来,耐心地劝说刘邦,要重视儒家学说并用有才能的儒生。
展开剩余74%陆贾对刘邦说:“要想迅速取得天下,易;但要稳固治理天下,方才是关键。文武并用,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。”刘邦虽然一直不喜儒生,但在陆贾的多次劝说下,终于答应:“好吧,搞一个完整的章程出来。”随后,陆贾呈上了自己所编写的《新书》十二篇,刘邦读后大为赞赏,称其为治国的纲领。
《新书》成为了西汉治国的核心思想,刘邦也因此开始以帝王之尊前往山东曲阜小麦策略,祭拜孔庙,显示出儒家思想的权威。这一切都得益于陆贾的深思熟虑和智慧。
当刘邦去世后,吕后临朝称制,准备将吕氏家族的成员封为王。吕后对有口才的能人非常忌惮,生怕他们影响朝廷舆论。而陆贾,作为能说服赵佗、刘邦等大人物的人,毫无疑问成了吕后最为忌惮的对象。
意识到自己可能会成为吕氏家族的威胁,陆贾便以生病为由辞去了官职,告别了朝廷。他想让世人认为自己不过是一个消极度日、只知享乐的老头,因此他出行时,乘坐四匹马拉的豪车,佩戴着价值百金的宝剑,身边跟随着十人乐队,鼓瑟吹箫,颇有些《天龙八部》中的丁春秋的味道。他还给五个儿子分了一千金,让他们从事生产经营,不必入朝为官,并要求每十天轮流到他们家做客,享受美食美酒,若他死在某个儿子家,宝剑和乐队便归他。
陆贾如此招摇过市,实际上是在掩人耳目。他故意将自己伪装成一个只懂吃喝玩乐的老头,其实是为了让吕后彻底放下戒心,以便在幕后悄然行动。这种深远的谋略和智慧,非一般人能及。
果不其然,某天,陆贾悄悄前往丞相陈平的府邸。见到陈平时,他发现陈平心事重重,脸色凝重。陆贾笑着说:“你身为丞相,位高权重,怎会有忧虑?莫非是担心诸吕和少主?”一语点破陈平的心思。
陈平叹息道:“吕后封吕氏为王,诸吕专权,我深感威胁,却不知如何应对,心中满是忧虑。”
陆贾沉着应对:“当国家安定时,注重相;当国家动乱时,注重将。将相合力,天下士人便会归附。如今大权在你与周勃手中,既然如此,你为何不主动和周勃结盟,共同对付吕氏家族?”
陈平瞬间如梦初醒,顿时感到茅塞顿开,深深佩服陆贾的睿智。
陆贾为陈平与周勃之间架起了桥梁,暗中撮合他们结成生死联盟。这一举措成为了推翻吕氏家族政权的关键一步。若没有陆贾的调解,陈平和周勃永远不会联手。毕竟,他们之间曾有过不小的矛盾,周勃曾向刘邦举报过陈平的种种不端行为,如偷嫂、受贿等。
然而,陆贾明白,要推翻吕氏集团,单靠周勃和陈平的力量还不够。他决定再联系刘氏宗室的重量级人物,并与军方的关键人物建立联系。
陆贾的聪明才智不仅仅表现在谋略上,更在于他了解政治的运作,深知如何调动各方力量。在陈平的支持下,陆贾凭借巨额财富和百名随从,游走于各大公卿和诸侯之间,积聚了足够的力量。
在这一过程中,陆贾并未因自己的幕后操纵而过度显露自己。通过与不同势力的联络和协调,陆贾成功地推动了“倒吕”的行动。而当吕氏家族覆灭时,陆贾的名字几乎无人提及,他依然如隐士般安静地生活。
这就是陆贾的智慧。他懂得,真正的伟大并不需要依赖显赫的名声,而是在背后默默推动历史的车轮。他的伟大,恰恰在于他深藏功与名,在关键时刻悄然出手,最终引领了历史的潮流。
发布于:天津市N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