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灿星财富,越来越多人选择告别城市霓虹,回到家乡的土地上寻找机遇。在广宁,江桂连从一名奶茶店主摇身变为“柠檬种植带头人”;陈维强凭借专业技能搭建起“乡村电商桥梁”,为广宁“百千万工程”注入蓬勃活动。

在潭布镇,沿着蜿蜒的山路向深处走去,一片翠绿的果园渐渐映入眼帘。两百多亩的土地上,柠檬树整齐排列,枝叶繁茂,青嫩的果实挂满枝头。微风轻拂,浓郁的柠檬清香迎面扑来,沁人心脾。
果园中,一位头戴草帽的女士卷起裤脚,手握除草工具,正弯腰在柠檬树下仔细查看着什么。她就是江桂连,广宁县旺民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创始人,一位从奶茶店转身走向田间地头的新农人。
江桂连的创业之路,始于2018年经营奶茶店时的亲身感受。她发现制作茶饮必备的柠檬,不仅进货成本高,还时常面临断供的窘境。“当时我就想,既然这么贵又这么缺,为什么不自己种呢?” 正是这半年来每日与柠檬打交道所敏锐察觉到的商机,价格居高不下,市场供不应求,让她坚定了转型的决心。

“广宁山清水秀,没有工业污染,为什么不自己种?” 带着这个念头,她说干就干:停掉奶茶店,跑遍周边产区进行调研,最终锁定了“广东无籽香水柠檬”。该品种因其香气浓郁、果肉饱满、种植一次可多年挂果且全年都能采摘的优势,非常适合规模化发展;而潭布镇的优良生态环境,也正好契合其生长要求。


2019年,江桂连筹集150多万元启动资金,创办了广宁县旺民种养专业合作社。她的首要任务是在潭布镇建成三个香水柠檬种植基地,并将原有的200多亩百香果田全部换种为新品种。与此同时,一个年产3万株种苗的育苗基地也配套落成。“这样一来,我们不仅能自给自足,更能为周边农户提供优质种苗,从源头确保品质。”她满怀信心地说道。
创业初期的挑战接踵而至。无论是技术学习、资金筹备,还是基地建设与渠道开拓,每一道难关都需要江桂连亲自摸索、埋头苦干。她始终秉持一个信念:香水柠檬品质是根本,只要种得好,就不怕没市场。天道酬勤,很快,合作社的鲜果便通过网络热销广佛等地的餐饮客户,迅速打开了供不应求的畅销局面。

更难能可贵的是,她始终牢记“带动乡亲一起富”的承诺。为此灿星财富,她不仅通过“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带动排沙、洲仔等镇3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;也为周边村民创造了30多个长期工作岗位,每年发放工资超20万元;还时常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,帮助种植户提升技术,稳定收成,真正让产业发展惠及乡邻。

返乡创业者 江桂连:我很坚定地选择回乡创业,每次看到村民拿到工资,那个笑容,我就感到很欣慰,也可以实现我的柠檬梦想,这个是我觉得开心的事情。
如今,江桂连的柠檬事业已步入稳健发展的新阶段。她创立的合作社在稳步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,更积极推动产业升级,推出了“水云宁香”品牌,并陆续研发出柠檬片、柠檬蜜饯、柠檬膏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,成功延伸了产业链,提升了产品附加值。

凭借突出的业绩与显著的带动效应,广宁县旺民种养专业合作社先后获评县巾帼创业基地与“广东省标杆农民专业合作社”;创始人江桂连也荣膺省级“乡土专家”、县级“农村致富带头人”等称号。
“下一步要扩种、做品牌,还要搞生态观光农业!”站在硕果累累的柠檬园中,江桂连的眼神坚定而明亮,心中的发展蓝图无比清晰——她要让这小柠檬不仅带领农户致富,更成为广宁乡村旅游的一张新名片。这颗小小的果实,不仅承载着她的创业梦想,更化作了带动乡亲增收、助力乡村振兴的“黄金果”。
金秋时节的潭布镇,稻田如金色海洋般随风起伏。在这片丰收的背景里,27岁的陈维强正与团队伙伴专注地进行直播。他热情地向观众推介:“家人们请看!这就是我们广宁潭布的中华山水腐竹,豆香浓郁,煮后软糯中带着筋道……”
金黄的稻田是背景,质朴的乡音在讲解,如此充满烟火气的直播场景,让评论区瞬间沸腾起来。“是记忆里的家乡味!”“怎么买?”的留言飞速滚动,刷满了屏幕。
自2023年11月18日首播以来,这位土生土长的广宁青年,已成功将潭布腐竹、广宁竹笋等十余种家乡特产销往全国。截至目前,累计售出潭布腐竹超600斤、广宁竹笋超40000斤、广宁白糍超30000斤,成绩斐然。
陈维强的归来,是一次乡情驱动的理性选择。这位毕业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,并在深圳、肇庆历练过的年轻人,于2023年回到广宁,创立了自己的自媒体工作室。“现在自媒体前景广阔,在哪里都能实现价值,不如回家把家乡特产推广出去。”这个决定,既有对家中奶奶的牵挂,更是基于对家乡优质资源潜力的清醒认知。

在他心中,广宁是一座蕴藏着无数风味的宝库:潭布番薯粉糯香甜,上林香芋冬瓜清润可口,江屯龙须菜清新爽脆,更有文笋、龙须菜、黄沙蚬、大心粽等一众特色物产。这些承载着传统工艺与古早风味的“家乡至味”,多年来却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。如今,他的直播清单已罗列了数十种广宁特产,从时令生鲜到传统糕饼,从干货食材到风味小吃,品类丰富,无一不承载着浓浓的乡情。



这份成绩单的背后,充满了创业初期的艰辛。“起步时每天只能卖一两百斤,”陈维强回忆着当时的理想化推算,“还以为坚持一个多月就能轻松达到几千斤,真正做起来才知道困难重重。”他坦言,个人创业举步维艰:没有成熟的团队,缺乏稳定的货源与售后,所有环节都需自己摸索,人脉资源更是捉襟见肘。
陈维强的应对策略清晰而务实。他先从产品源头入手,与可靠农户合作,统一核心特产的品质;再发挥设计优势,通过优化包装和短视频来提升产品形象与辨识度;在销售上,则从县域口碑做起,以复购带动市场逐步扩张。
为了把控品质,陈维强每天要直播近4个小时,分为中午、下午两场,忙碌时晚上还要加播。而直播之外的时间,他不是在田间地头选品验货,就是在和农户沟通标准,或是处理各种售后问题。“线上卖货,口碑是生命线。我希望能发给每一位消费者的,都是实打实的好东西。”

目前,他的工作室已完成组建,正积极探索适合本土的运作模式。他总结道:“‘轻资产、聚民心、保销量、守正宗’,这才是乡村电商的持久之道。”对他而言,创业的初心远不止于销售产品,更是要“将家乡的优秀文化与优质特产推广出去”,最终实现助农增收、为乡村经济注入活力的目标。
返乡创业者 陈维强:我们的家乡需要更多年轻人回来推动发展,回到家乡,有一份很好的工作,有一份不错的收入,让值得骄傲的家乡产品带到更多的地方去,上到更多人的餐桌。
从江桂连的“柠檬产业”到陈维强的“自媒体桥梁”,两位广宁人的归乡选择,虽领域不同,但扎根故土,倾力回馈家乡的初心是一样的。他们以新锐的视野、实干的闯劲与专业的素养,将个人理想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,不仅实现了自我超越,更带动了乡亲共富、促进了产业兴旺,成为广宁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中熠熠生辉的实践范本。
乡村的蓬勃未来,正呼唤更多这样“懂技术、有情怀、敢担当”的奋斗者。期待未来,能有越来越多如他们一般的同行者踏上归程,为广宁的乡土注入蓬勃动能,共同绘就“百千万工程”更加壮丽辉煌的崭新画卷。
灿星财富
N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